登录 | 注册
中华成氏论坛、团结姓氏兄弟、振我家声、兴我中华!
中华万家姓 >> 中华成氏论坛 >> 源流古迹 >> 浏览主题 版主
 
 新闻公告   源流古迹   家谱分支   姓氏人物   姓氏企业   芳 名 录   姓氏取名  全部分类
  主 题: 湘乡成氏始祖华甫祖籍之探讨 已阅:2924 / 回复:0(楼主)

湘乡成氏始祖华甫祖籍之探讨
人居万里,尤思其家,鸟飞千里,尤念其窠。无根之叶,如水之浮萍,随波逐流。无家之鸟,如天之孤雁,浪迹天涯。无娘之儿,如风中孤草,冷暖谁知?无源之人,如黑暗中困于荒野,找不到方向。顾曰:水必探其源,树必培其根,人必寻其祖。湘乡成氏,离祖多世,家在何方?渊源何在?为后世所困也。据湘乡成氏族谱所载,“华甫公之居湘也,虽原自江西吉安泰和圳上扬光庙,而饶州浮梁镇上白水村之成氏,固其祖也。江南宁国府(即今安徽省宁国县)东门织镇坊及泾县、丰县都平园里之成氏亦即我祖之先“。
由此记载我们知道如下几点:
(1) 华甫公由江西入湘。
(2) 华甫与浮梁镇上白水村之成氏同属一脉也。
(3) 对“江南宁国府(即今安徽省宁国县)东门织镇坊及泾县、丰县都平园里之成氏亦即我祖之先。”有两种理解,一种理解是,即华甫之祖籍为安徽,由皖入赣。另一种理解是江南宁国府,及泾县、丰县成氏皆由江西迁去,也即为我祖之先。
细析上述几点:
1, 于第一点,华甫由赣入湘,应为确实。某人迁往他处,都能知晓从何而入。或有少数,或多处迁移,或开始人丁不旺,历经多个朝代,有所遗忘,也皆有之。而华甫入湘,始有人丁兴旺,从何地而来,应不为所忘。再者,华甫由赣入湘,唯有此说,未有它论,足见为实也。
2, 关于第二点“浮梁镇白水村之成氏为华甫之祖也”,据考,浮梁镇现无成氏宗亲。而浮梁镇周边,有成氏村落3个,都为范祖后裔,宋朝早期迁入。浮梁镇之成氏,应为现在都昌镇之成家村。白水村现位于都昌。地点.时间都比较吻合。纵观整个江西成氏,宋初唯有范祖兄弟后裔居于此。凭此一点,即可判华甫为范祖之后裔,况已找到与其谱所记村落。再看,能否找出此支与华甫有若关联。华甫之子,之侄为“世”字辈,恰遇此支也有“世”辈,且辈份时间较相合。有否“华”字辈,因我资料有限,故不能定。但我知晓,其时,江西还有一支范祖后裔,有“华”字辈,刚好为都昌镇“世”字辈之叔叔一级,与华甫同辈。谱中载有华三,华五,华七,而华一,华四,华六无有记载,或已外迁无载。且有华五,字行甫,另有任三之子叫高甫,都与华甫同属一辈。都昌镇成家村此支,宋元之际,迁湖南尤多。谱有记载,或迁湖南湘潭,或迁岳阳,或迁永兴的,或迁平江,而皆有之。此支与湖南关系尤为密切,确为不同一般。故此所说,华甫与都昌镇成家村之成氏,应同属一脉。
3, 对于第三点,“江南宁国府(即今安徽省宁国县)东门织镇坊及泾县、丰县都平园里之成氏亦即我祖之先。”的第一种理解,华甫祖籍为安徽,由皖入赣。这种理解应为不实,究其原因,有如下几点:
(1) “宁国府东门织锦坊“,据考,安徽宁国府织锦业,宋元不为人所知,始载于明清时期。以织锦为地名,应于盛时,于明清之后也。不为宋元,此为一大不实。
(2) “织锦坊,丰县都平园里”,坊,都,里乃属明朝的行政单位,不为宋元所有。足见此不为先祖真实所留,确为明朝后人所记,痕迹明显。此为第二大失实。
(3) “东门织镇坊及泾县、丰县都平园里之成氏亦即我祖之先,”尤为不实。古时,社会动荡,人皆为生活所困,能牢记先祖,已实属不易。又怎记得迁出地历史之曲折呢?华甫由江西迁入,能记江西历史已是难得,且连华甫之父都不能知晓,又怎会有安徽的记忆?况泾县与宁国府相隔一县也,更为不解是,宁国府与江苏丰县千里之遥,相隔一省也,岂也能知晓?时间相隔如此之久,地点相隔如此之遥,事件如此之曲折,怎知如此之详细?况在宋元时期,孰能谁信?与逻辑不合,难以成立,焉能信服?
(4) “饶州浮梁镇上白水村之成氏,固其祖也。”浮梁之成氏,现居于浮梁周边都昌镇有成家村,为范祖后裔,范祖老庄为湖北阳新,不符安徽迁入也。由此种种,第一种理解由皖入赣,应为不合。
4, 第二种理解为:江南宁国府,及泾县、丰县成氏皆由江西迁去,即也为我祖之先。据查,安徽宁国府和江苏皆有范祖后裔于宋元迁入,即有安徽和江苏一些成氏出自江西。且华甫曾祖万三生有几子,又有几孙,几多曾孙,皆不可而知。且全部外迁,而留于浮梁县之成氏为万一之后裔。万一生子四,万二生子几不详,迁湖南永兴。若万三生子三,至华甫一世已有三世,光万一男丁可达27矣,少则也有十多男丁,唯华甫及其兄后裔迁于湘,仅为二也,其他迁往何处,或迁于安徽,或迁于江苏,或迁他处。另外,前面已讲,湘乡老谱不为宋元所著,或编于明清。过去读书人少,编谱为读书人所为,旧时文人喜游学,而安徽泾县和江苏丰县都处在交通要道,历史人文气息浓。泾县素“山川清淑,秀甲江南”之誉。古志称“当吴越之交会,为歙池之襟喉”。有李白游此留有“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”之千古绝唱。丰县有千古龙飞地、一代帝王乡的美誉。学者皆喜游于此地,当他们游于此时,发现当地成氏也由江西迁入。所以在他们后来著谱,就有泾县,丰县也即我祖之先之说,不足为怪了。
华甫之籍为何地?据我考证,发源于范祖一脉。
1, 华甫由湘入赣,江西早期之成氏为范祖兄弟后裔,没有找到其他支流。凡由江西宋元以前迁入,凭此一点,皆可以百分之六十以上判定为范祖兄弟后裔。华甫由赣入湘,百分之六十为范祖后裔矣。
2, “饶州浮梁镇上白水村之成氏,固其祖也。”浮梁镇之成氏,现已寻得,且此支为范祖后裔。凭此,渊源可定矣!由此华甫为范祖后裔可达百分之八九十矣。
3, 关于“成“字读音。成读sa音,在内陆,唯有范祖和华甫两支,地点相隔千里之遥,时间相隔几百年之久,读音如此相同,应该同属一支。范祖后裔,许多外迁乃改sa读cheng了,而华甫此支几百年来还保持先祖之读法,实属不易,让人感慨。关于成读sa音,有人认为与水有关,由于生活在水边,打鱼为了避忌,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。原因一,范祖生活地方,不在江边,位于河边。小河之水,于我们看来,不足为惧,更谈不上改姓氏读音。原因二,同属一地,程姓与陈姓为何不避忌?不改读音?原因三,同为成姓,浙江,江苏水尤多,为何不改读音?原因四,范祖其儿子后迁于龙港,更无水患,为何还读sa?原因五,既然与水有关应该读升呀,为何而读sa?所以与水有关,打鱼避忌,说不通也。关于为什么读sa ,小时,听母讲成氏族史,得知与范祖名字有关也。范祖始于湖塘落业,生有一子,人丁不旺。加之地势低洼,洪水泛滥,为所不顺。遂乃占得一卦,曰:塘宜栽李(适宜李姓,现李姓居于此),饭(范)沉(成)于塘,故不能旺。后迁于太河,及其子,生有二子,也不为旺。又占得一卦,曰:饭(范)沉(成)于河底,故不能旺,若撒于桥上,岂不好哉。饭(范)唯撒开,能广发于天下,沉(成)而不发也。故改cheng读sa.又迁于黄桥,果真发族。而仲祖公一直留守于太河,多世不能发,后铨公之子迁田铺,饭撒于田中,故能兴旺,遂乃发族,果真神也。现在范祖后裔遍于华夏,布于世界,我们世世代代读sa音,真的撒开了。先祖九泉之下,应该欣慰了。
4, 关于浮梁县。景德镇全国知晓,殊不知景德镇因浮梁而出名也。景德镇古称新昌,公元742年改为浮梁,宋景德年间(1004)年又名景德镇。元,浮梁升为州,景德镇隶属于州。1927至1929浮梁改为景德市,解放后景德镇曾隶属浮梁专区,1953年国务院设置景德市,扩大管辖范围,不光浮梁属于景德市,把乐平等地也归景德市管理。纵观历史,景德镇与浮梁常混为一体也,且旧时浮梁名声大于景德也,景德镇也属于浮梁县。元时全国贡瓷的唯一官方管理机构――“浮梁瓷局”设在景德镇。浮梁宋有瓷窑300余座,足见浮梁宋元瓷业的繁荣。浮梁之特定环境,与华甫一支成氏落业于此,有很大关系。华甫之曾祖万三官于纹錦局,管理纹饰与织锦,瓷器离不开纹饰,故也在管理范畴。万三利用职务之便,不光把自己的子孙安排于此,在当时全国最繁荣的瓷都工作。且把哥哥的子孙也安排工作于此,故浮梁成氏在此安居立业也。现浮梁成氏留于江西者,唯有万一后裔还居于此,而万三后裔全外迁。万一与万三亲兄弟也,所以华甫之后裔与都昌成家村宗亲同属一家也。
5, 关于“江南”,宋元之江南,为行政区划。范祖老庄,宋元时期,属江南西路管辖。明清以后,江南省主要指上海,安徽,江苏。华甫宋元入湘,江南之留传,或源于老庄也。
6, 关于“织锦巷“,和”华甫官于楚“。华甫之曾祖,于纹錦局任职,管理纹饰与织锦。居于织锦,实则指官于织锦也,因时间久远,后人所误。由于宋朝的江南行政机构包刮楚地,所以华甫官于楚,实际是指其曾祖,于织锦局任职而官于楚。谱中记载华甫曾祖后裔迁居湖南湘潭。由此更能坚信华甫就是范祖一支。
凡此种种,足以断定华甫就是范祖一支。此为我之所作探究,以供参考。
——范祖29世孙成传柏,公元2015.3.10于太河老庄



作者:湖北成传柏 (2015/3/26 18:18:01)   回复此贴


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,请 登录 注册 发贴.


当前在线:共2人 会员0人。列表: 游客  游客
本论坛网络实名:中华成氏论坛  执行时间:484.4 毫秒
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,与 中华成氏论坛、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
Copyright by www.10000xing.cn   中华万家姓   天驷文化
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